【夏令营】2020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免生报名通知

来源:51考研网     更新时间:2024-05-20 17:54:41    发布时间: 212 天前   浏览:415    
导语  为了2020考研的考生可以更方便的了解院校推免推免工作,及时获取各大地区考研院校推免信息,下面中公考研网校小编为即将参加2020考研的考生整理【推免夏令营】2020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

【夏令营】2020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免生报名通知

  为了2020考研的考生可以更方便的了解院校推免推免工作,及时获取各大地区考研院校推免信息,下面中公考研网校小编为即将参加2020考研的考生整理“【推免夏令营】2020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免生报名通知”,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北京各大院校推免夏令营活动通知【汇总】

  实验室以钢铁工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碳素能源转化、冶金资源利用、钢铁材料生产等我国钢铁工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与自由探索相结合、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并重、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兼顾的原则,针对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能量转换与链接、铁矿资源利用、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四个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基础理论的,力争在复杂矿选择性还原与元素分离、煤氧强化燃烧与氧气高炉炼铁、洁净钢精炼等关键技术上建立工业技术原型,为我国钢铁工业CO2减排、复杂共生和劣质化铁矿利用、钢铁产品的低成本冶炼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在队伍建设方面,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7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0人(博士生导师51人),副教授、高工9人,讲师和工程师等13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占88.5%;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杰青6人、长江学者4人、万人计划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青年千人3人、青年长江3人、百千万人才5人、优青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人、科技部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北京市突出贡献3人,北京市教育3人,北京市优青1人,第十五届青年科技奖1人,青年托举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创业优秀奖状1人,钢铁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中央企业工委青年文明称号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实验室目前拥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其中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1个“黄大年”教师创新团队。此外,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40多人作为客座和兼职人员,参与实验室的研究。

  人才培养方面,2018年,实验室共400多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全体研究人员培养与研究生自身辛勤努力下,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6人,山西建邦奖学金、中天钢铁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各1人,校十佳学术之星1人,学院学术之星1人,优秀三好研究生8人,三好研究生24人,优秀研究生干部8人,校优秀毕业生8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3人,北京市三好学生1人。同时,实验室也注重研究生团队建设,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优秀集体和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支部称号。

  为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经实验室全体教师讨论,特别设立“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卓越奖学金”,学术三分钟”演讲竞赛,对科研成果优异的研究生进行奖励和表彰,终获得该奖学金17人。此外,实验室号召研究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开展“科研铸梦,金彩同行”系列比赛,轻体运动会、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篮球赛等体育活动,提升集体的凝聚力。

  实验室具有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3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学科相交叉,是一个冶金工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冶金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现有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2)能量转化与链接;(3)铁矿资源利用;(4)钢的洁净化与夹杂物控制。

  2018年,实验室共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研究计划、“十二五”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包括“973”和“863”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杰青、重点、优青和面上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科技部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97项、横向项目128项,实到纵向科研经费约6892.17万元,横向科研经费约4964.07万元,经费总计约11856.24万元。实验室发表SCI、EI 收录论文132篇,其中发表1区论文12篇、2区论文30篇,1区论文比例9.1%,其中实验室在TOP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响因子21.875)发表了高水平论文,EI收录论文135篇(不含SCI、EI双收录22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1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编写著作4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3部。

  2018年,实验室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其中项目负责1项,课题参与1项。目前,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项目3项,负责课题5项,参与课题8项。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委新增资助项目21项,其中杰出青年科学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0项,青年科学项目3项。此外,实验室执行了自主课题30项,开放课题5项,对实验室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研究生培养

  实验室每年招生硕士生100余名、博士生50名左右。近5年内,研究生发表三大检索论文3081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19余篇,EI收录论文1228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1余项,并与美、德、日、韩、瑞典、英、加、奥地利等国的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

  2、开放交流

  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行业科研水平发展的重要之一。

  国内交流与合作方面,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丁毅等一行来实验室访问交流。自从与马钢签约成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以来,双方密切沟通,多次组织实地调研、交流,并进行《马钢集团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规划(2018-2020年)》专题评审,旨在推进中心建设落实、促进双方的合作。自8月杨仁树校长带队赴马钢签约成立“马钢-北科大冶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以来,双方密切沟通,多次组织实地调研、交流。此次丁毅总经理带队回访,并进行《马钢集团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规划(2018-2020年)》专题评审,旨在推进中心建设落实、促进马钢集团与北科大的合作;实验室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定位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为企业、行业服务,特别是与各大钢企紧密合作。与河钢集团联合组建的“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在河钢集团总部揭牌成立。双方将充分发挥产业、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产学研用融合的绿色钢铁制造研发平台,聚集全球技术创新要素,加快推进钢铁产业升级。双方本着“面向全流程、绿色智能、新钢铁、国际化”的宗旨,联合组建钢铁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在河钢设立科研及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基地,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力争建成“全球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绿色钢铁制造研发平台,中国钢铁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校企合作典范,钢铁绿色制造创新中心”。

  国际交流方面,实验室主办,武汉科技大学承办,联合向教育部申请“2019 冶金创新论坛(2019 metallurgy Innovation Symposium 简称MIS)”国际会议获批。会议期间,国内冶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和学者及世界各国同行学者(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外宾)将参会,参会的人员总人数共计约为350人,其中外宾约50人。会议不仅在科学技术及学科方面交叉融合出新的领域,也将对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等产生深刻影响。

  2018年实验室进一步深化了与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韩国浦项工业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加拿大ArcelorMittal Dofasco Inc.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了与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拿大Arcelor•Mittal Dofasco Inc.高级Dongsheng Liao(冶金国重客座教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Bryan Webler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Chunbao Xun教授、韩国浦项工业大学YIM教授、澳大利亚斯文本大学Geoff Brooks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杨印东教授等应邀来访讲学、交流或进行科研合作。

  实验室开展国际交流派出教师51人次、学生45人次。参加2018美国TMS年会、美国钢铁年会、2018世界炼钢科技大会、第五届中-英钢铁论坛、2018国际可持续炼钢学术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支持2位青年教师赴奥地利参加第八届世界炼铁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会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16人(10人读博士学位、6人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短期出国访学9人,科研项目资助研究生参加境外国际会议40余人。同时,实验室广大教师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进行积极宣传;刘青教授在伯明翰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中-英钢铁论坛闭幕式上,代表组委会宣布第六届中-英钢铁论坛将于2020年在北科大举行。此外,实验室举办冶金大讲堂讲座4次,专题学术报告9次,580多人参加。

  郭汉杰教授受邀参加了在谢菲尔德举行的Sir Henry Bessemern年度晚宴,并接受英国材料、矿物和矿业学会IOM3为其科研团队颁发的2018年度Adrian Normanton Medal奖。郭汉杰教授科研团队获奖论文“A manganese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model for CaO-SiO2-FeO-MgO-MnO-Al2O3 slags based on IMCT”发表在该协会旗下世界TOP冶金期刊“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上,IOM3每年从该期刊中评出好的论文获此殊荣。

  在国际合作项目方面,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合作研究的项目“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烧结用铁矿粉和高炉用块矿的高温特性研究”和与印度塔塔钢铁公司合作研究项目“在不同条件下CO和H2还原氧化铁动力学研究”都在积极推进中。

  实验室一直积力于开展对外公众开放活动,不仅能够加大宣传力度,使外界人员充分了解冶金行业的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促进了科普资源共享,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更好地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

  2018年,实验室总共接待参观交流22次,其中参观交流15次,学生夏令营1次,科普宣传1次,接待参访760余人/次,其中包括韩国浦项工业大学、国内清华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海军研究院、宝钢技术研究院、山东永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研究院所、高校及钢铁企业的参访活动。实验室的公众开放活动加强了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的对接;积极履行国重实验室社会责任,承担东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高校暑期夏令营活动,培养大学生科研兴趣,拓宽视野,感受科技魅力等。拓宽了实验室国际科学研究视野,提升了与国际知名高校、企业的合作机遇,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实现了在开放中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3、科研条件

  实验室在钢铁冶金领域的创新支撑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组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的重要平台,同时,还是聚集培养优秀人才、配置先进科研装备、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建设于冶金生态楼,大型仪器设备是衡量高校实验室装备条件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实验室科研实力的象征。实验室不仅承担培养高级人才、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任,还承载着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任务。因此,大型仪器设备在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围绕发展目标和规划,结合四个研究方向和平台建设,加强科研条件建设。

  截止2018年底,实验室总共拥有公共仪器设备超过487台件,总价值近8135万元,其中30万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55台件,价值4000多万元。2018年新购置了3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台,软件2套,购置30万以下仪器设备23台。

  在共享仪器设备管理方面,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严格使用“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实现仪器设备使用网上预约,上、下机刷卡,该系统对仪器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提高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智能化管理;截至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000多人,其中不仅有本校的师生,还包括厂矿企业和其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人员。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更好的为科研服务。

  4、培养模式

  (1)注重探索“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高层次复合型优秀人才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多学科交叉特点

  (2)依托国家重点科研任务,提高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

  (3)加强国际化,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5、师资队伍

  研究方向一:高温过程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

  周国治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批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称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日本铁钢协会(ISIJ)荣誉会员;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Journal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Section B: metallurgy编委)

  成国光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连铸学会副主任委员;不锈钢长材产业联盟组成员)

  朱鸿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Journal of Sustainable metallurgy(Associate Editors);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分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熔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焦树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分会秘书长;中国稀土学会火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胡晓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副主任(副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钢质量与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在钢中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钢铁协会(ISIJ)海外会员)

  王明涌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青促会化学材料分会理事)

  张国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协第一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学访学学者;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内蒙古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涂继国 讲师,项目硕士导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研究生、山西建邦奖学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二:能量转化与链接

  薛庆国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副书记、副校长)

  王静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者)

  左海滨 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唐惠庆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TMS会员;中国颗粒学会会员)

  佘雪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国浦项科技大学访学学者;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冶金,炼铁,稀土等多家期刊审稿人)

  王广 讲师,项目硕士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研究方向三:铁矿资源利用

  郭占成 教授:博士生导师(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第五届工业组编审;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编委);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编委);国际物业、冶金与材料学会“Billiton Gold Medal”奖获得者;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分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非高炉炼铁分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熔盐分会委员;过程工程学报编委;化工学报编委;钢铁研究学报中文版编委;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编委)

  张延玲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秘书长;《冶金物理化学》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

  李宇 教授:硕士生导师(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青年英才”;冶金工程(期刊)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青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博士)

  高金涛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青委会秘书长)

  王哲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助理研究员,伍伦贡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钟怡玮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奖获得者)

  郭磊 讲师,项目硕士导师:(美国犹他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冶金国重卓越奖学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四:钢的洁净化与夹杂物控制

  包燕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Willy Korf 杰出教育奖”获得者;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评审;中国金属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炉外精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钢铁集团公司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连铸》期刊主编/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实践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晶 教授:博士生导师(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电炉炼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电渣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湛江市科技兴湛高级顾问)

  刘青 教授:博士生导师(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建龙特聘教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国金属学会连续铸钢分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工艺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连铸》、《中国冶金》期刊编委;全国喷射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喷嘴分技术委员会委员;钢铁制造执行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炯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钢铁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中国金属学会浇注与凝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柳钢人才小高地成员,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敏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连铸》期刊编委,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工程实践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炉外精炼学术委员会学术秘书,钢铁生产虚拟仿真科普创新团队科普成员)

  史成斌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国际期刊《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评审委员会副主席;《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评审委员会委员(Key Reader);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委员;广东省“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第二负责人】;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博士后)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面向冶金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招收研究生(硕士、博士),具体招生情况详见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冶金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冶金行业的重大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诚邀具有创新思想和积极进取精神的优秀青年学子加入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精英团队。

  联 系 人:赵世强

  办公地址: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冶金生态楼1114行政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82375842-803

  E - mail:sqzhao@ustb.edu.cn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http://slam.ustb.edu.cn/slam/smvc/IndexBs-main/index.jsp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http://yzxc.ustb.edu.cn/

  以上就是中公考研网校小编整理的“【推免夏令营】2020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免生报名通知”文章,更多考研推免信息请访问中公考研网校考研推免频道!

  相关推荐:

  【在职考研】2020在职考研畅学网络课程,专为在职人量身定制

  【在职考研】OL /OAO乐学让你考研工作两不误

  2020全国各省市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汇总】

  2020全国各省市院校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汇总】

  2020研究生考试大纲【汇总】

其他类似问题

51考研网为您提供专业的相关的招考资讯,希望对正在报考研究生的学员有所帮助!研究生报考、报名,请认准51考研网(https://www.2016kaoyan.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本篇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回复时间:2023-10-21 15:31:36本文来源 :   https://www.2016kaoyan.com/w16953.html

为您推荐

  • 2024考研大纲陆续公布中....

    2024考研大纲陆续公布中....

    科目考研大纲原文大纲解析及指导意见政治考研政治大纲原文2024考研政治大纲原文、解析及变化指导(汇总)数学考研数学一大纲原文2024考研数学(一)考试大纲原文及变化解析...

    浏览:540    更新时间:2024-05-20
  • 2024考研时间具体时间考试

    2024考研时间具体时间考试

    第三十三条 初试时间为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

    浏览:175    更新时间:2024-05-20
0相关评论

热门专题

更多

热门问答

更多
  • 标题:B区考研院校汇总及新动向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考虑报考研究生。然而,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

  • 摘要:2023考研什么专业扩招最多?这个问题是许多考研学生所关注的。本文将介绍当前考研专业的扩招情况,并针对哪些专业在2023年

  • 2023年研究生复试线分数是考研生都十分关注的话题。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的招生门槛也越来越高。因此,复试线分数一直以

  •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2023年考研过线率的情况,帮助考生及时准确地了解今年的考研信息。本文将详细解释主题、陈述观点、提供支持和

  • 23年研究生会缩招吗?摘要:最近,有消息称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将会大幅缩减,这也引起了众多考生的关注和担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